梁啟超在《中國少年說》中曾經深情祈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00年前國人的期許,將在10月3日19:00被搬上央視少兒頻道的舞臺。屆時,我們將迎來超過36位青少年,他們將用自身經歷的故事,表達青少年對成長的思考。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體育青少節目中心出品、中視金橋聯合出品、國強公益基金和國華文旅特別支持的《中國少年說》,正如節目的Slogan所表述的:“傾聽少年心聲、見證未來力量”,《中國少年說》將用時代青少年的生動群像,展現時代變遷;用生動鮮活的青春語態,講述當代年輕人的真實風貌。而這也正是國華文旅一直以來為之奮斗的企業目標,在青少年身上看到希望,看到大國崛起的光。
打破青年刻板印象,為Z世代“去標簽”
1995年后出生的“后浪們”,被前輩們稱作Z世代。作為在物質生活富足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個性張揚、思想獨立、渴望自由、崇尚多元。而這些特質恰恰被一部分前輩認為是“離經叛道”,甚至有人認為他們“無心努力只圖享樂”。事實到底是怎樣,我們也許能從《中國少年說》這檔節目中找到答案。
即將在10月3日播出的首期節目中,來自澳門的9歲女孩喻彥茜,為我們分享了自己和小伙伴們與習爺爺往來書信的傳奇故事,并為有這樣一個地大物博的祖國感到自豪,她在舞臺上驕傲地坦言:“以后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我都不會害怕,因為祖國母親就是我們堅強的依靠?!?/p>
同樣與祖國同榮辱共患難的,還有登上《中國少年說》舞臺的17歲少年陳琪方。
2020年1月武漢被按下暫停鍵,武漢女孩陳琪方作為兩位醫生的女兒、孫女,沒有顧得上恐懼,留守在家寫了一封寄給新冠肺炎的患者們的信,她在信中寫道:“哥們兒,挺住,我把我的外公還有媽媽都借給你了!
9個月后,這位17歲的少年登上《中國少年說》的舞臺,帶觀眾回到那段至暗時刻,見證作為晚輩的她對親人“不求榮譽滿身,只求平平安安”的牽掛,同樣也見證作為中國少年的她“只要祖國需要我,我也會像我的家人一樣義無反顧站出來”的巾幗豪邁。
如果說這兩位舞臺上的少年讓觀眾觸碰到當下中國的榮耀,那另一位少年則讓觀眾感受到了往日文明的光芒。
在10月3日的節目舞臺上,年僅9歲的張曉博,為我們展示了“一筆一世界,一字一乾坤”的漢字世界。在他學習書法的3年多時間中,他逐漸感受到漢字之美。不僅書法作品得到了現場三位見證官“小小年紀書法是真不含糊”的贊嘆。他對漢字的理解,也如同一座大橋,把古代的歷史和現代的文化連接在一起,深入淺出的講解聽得現場觀眾十分著迷。
就是這樣一個個站在《中國少年說》舞臺上的少年們,不僅讓大家刷新了對Z世代的固有偏見,更讓我們看到了整個社會中生機勃勃的力量。他們對理想的執著、對傳統的堅守正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
展現青春閃光價值,國華文旅關注中國未來力量
此次,由國強公益基金會旗下的國華文旅作為特別支持單位推出的《中國少年說》,不僅讓更多的家長看到了“別人家孩子”的煉成手記,也見識到了那些優秀家庭在家風傳承方面對青年一代的影響。
節目中,三十六個“Z世代”青少年的多元形象,構筑成了一幅當代少年的生活圖鑒,也讓我們看到了青春不一樣的閃光價值。
舞臺上有熱愛傳統文化、備受傳統文化浸潤的張曉博、鄧雅文,也有熟稔現代科技,立志用科技改變世界的袁翊閎。正因為他們不忘過去也不畏未來,才讓中國有持續向上的力量。
舞臺上有自信、陽光,用堅強對生活坎坷說“不”的陳琪方、劉宣諾,也有堅持夢想,堅信讀書可以“給我翅膀”的馬悅、葛昭然。正因為他們積極進取、拒絕年少的“佛系”,才讓舞臺之外的更多人從他們的信念和行動中感受到了“人間值得”。
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與祖國產生深度的情感聯結,用他們的執著、樂觀和創造力,勾勒出一幅充滿希望、積極樂觀的未來圖景。這也正是節目出品方國華文旅集團為中國少年搭建展示舞臺的初衷所在。
作為國強公益基金會旗下的社會型企業,一直以來,國華文旅都致力于為中國青少年打造“積極向上,快樂美好”的活力生活圈,希望能夠成為青少年活力文化產品創造者。
為此,國華文旅還推出青春“漾”計劃,為中國青春打yong!計劃包括以打造“青春主題景區”和“優質青少年節目”為目標的“活力漾”;以搭建青少年項目創客孵化基地為目標的“勇敢漾”;以舉辦全球青年領袖峰會為目標的“擔當漾”;以及助力青少年發展的專項基金的“漾基金”。
展現當代青少年的閃光點,以正能量潛移默化地啟發正在成為主力的新生代觀眾群體,是《中國少年說》節目的出發點,也是國華文旅青春“漾”計劃的重要內容。
也正是國華文旅的這一舞臺,才讓青少年們在不同領域,從不同角度為我們展現了人文之厚度、科技之壯美,以及信仰之純粹。
我們始終相信,青年個體命運與祖國繁榮昌盛息息相關。舞臺上那群新青年身上的朝氣蓬勃和勇往直前,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力量!
10月3日晚7點鎖定CCTV14頻道,讓我們共同傾聽少年心聲,見證未來力量!
推薦閱讀:延邊熱線
(正文已結束)